北京 

青海

广西

上海 

河南

宁夏

天津 

陕西

辽宁

重庆 

吉林

山西

江苏 

湖北

贵州

四川 

湖南

新疆

浙江 

福建

广东 

云南

西藏

山东 

甘肃

台湾

安徽 

江西

投稿 

河北

澳门

联系我  

黑龙江  

内蒙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频道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于丹座客BTV谈:北京文化建设与外界交流
发布时间:2010/1/29  阅读次数:35591  字体大小: 【】 【】【

 她讲过《论语》,《庄子》和《昆曲》,她今天给我们讲北京,著名学者于丹告诉我们,她关于建设世界城市得心得,她对人文北京的感悟,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文化又会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从建造地标到文化创意,从产业升级换代到塑造城市形象,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无处不在,著名学者于丹,精彩讲述营造人文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敬请关注!

  姜华: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目前北京提出了一个今后十几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世界城市。

  姜华:日前我们北京提出了一个今后几十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建设世界城市。而目前在北京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和政协两会,也非常关注这个话题。今天我们继续邀请到著名文化名人,也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于丹教授为我们解读营造人文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欢迎您,于教授。在节目的开始,还是想请您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说营造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于丹:因为北京就要成为一个世界城市,你看这几年中国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之中,过去大家提到北京,可能外国人都知道,但是能来的人不是那么多,很多人是带有成见的。到了10年的时候,我觉得北京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你去感受它的细节和生活方式的地方,北京的文化建设在今天,已经不是说一些遗产的呈现,而是面怎么样去跟外面交流的问题。

  于丹:我刚才说我在九十年代就去过巴黎,然后这两年我也去过巴黎。其实在巴黎,让我最感动得还不是说它阶段性的营造出了什么地方,我特别感动得是巴黎的图书馆。那座图书馆很大,它的样子就是打开的书,然后它就是四面都是图书馆。可是它的中间,你记得它是什么?

  小片1:让于丹感动的法国图书馆

  让于丹教授感动的是法国国家图书馆,这既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超大型图书馆。它是由法国皇家图书馆发展起来的,数百年间随着政府更迭,图书馆也曾经几度更换名称。1981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雄心勃勃提出要建立一座“世界第一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建设,1995年3月,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终于在巴黎十三区落成。1996年12月20日,在希拉克总统的亲自主持下,法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营。目前它所拥有的馆藏文献已经超过了三千万册。那么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中间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让于丹教授会如此念念不忘呢?

  于丹:它是一整块移植过来的森林。它是真正原生态的森林,也就是说你在图书管理的玻璃窗里,能够看见的是那个厚厚堆积不打扫的那些落叶,它真的就落在那,这些森林我们可能想到建一个图书馆,但是巴黎的人告诉我说,这一大片森林是移植过来的,它们那些树木本身就已经几百年了,然后它们再在这里,我们没有像城市卫生的规定去打扫它,而是按照森林的生态去保护它,他们说这个图书馆因为整个的中心,弄了这么一块森林,所以它的造价成本一下特别高,因为它要按照森林的生态再去保护它,但是大家愿意这样。因为读书的时候,人是希望在一种宁静中去感受一种辽阔,一种舒展,一种通透。在一种大自然森林的树木之中去感受一种辽阔的,一种舒展,一种通透,在一种大自然森林的树木之中去感受一种辽阔欢畅。然后你拿着书走出来就进了森林,坐在图书管里就望见森林,这个图书馆跟森林是一体的,它不需要说我在都市的书房里面读累了书,然后揉揉太阳穴,开上车两个小时到一片森林,然后趁着太阳落山之前没有堵车,再恋恋不舍的回家,再花两个多小时,再回到书斋去读书。在巴黎图书馆你的阅读跟森林,个人,这种城市的思想生活,跟大自然那种原始的回报是合二为一,水乳交融的。所以我觉得什么是创意呢?我老强调把这种功能性的东西跟我们的审美和休闲娱悦,水乳交融的放在一起。我们现在也在做休闲的设施包括区域,但是它的成本,就是大家花的时间成本,这个路程什么的,又太高了,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出现一种比较复合化的创意?可以说巴黎图书馆,很少有人去参观巴黎的时候,把它当成埃菲尔铁塔一样带人去看一下,大家不觉得这是一个景观,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我特别喜欢那个图书馆

  姜华:我也去过巴黎几次了,但是我没发现图书馆森林,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于丹:大家不把它当成是说,你必须要说这里是凯旋门,这里是卢浮宫,这里就是著名的铁塔,大家不会带你去看的。他觉得那个就是大家一个生活的地方,它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你在那里,可以相遇森林,这就是我说的那种生命体验。

  姜华:也许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更需要回归自然,就给你建造这样一个移植过来的原始森林,让你充分的在有这样的环境回归自然。其实说到建设世界城市,其实也还有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使产业升级换代,下面我们去纽约看一看,看看这座城市有怎样的特色。

  小片2:纽约:SOHO社区凤凰涅槃

  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南的SOHO,是一个占地六百多亩的社区,这里曾是纽约重要的工业区,由于二战后金融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纽约的支柱产业,  SOHO一度厂房废弃,凋敝衰败。许多一文不名的年轻艺术家因此选择在这里生活、创作,精明的纽约市政府则乘机对SOHO进行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SOHO先是吸引了艺术机构,进而聚集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也随之兴起,最终带动了当地房地产热。现在纽约的SOHO已经从艺术中心,演变成时尚的商业中心。而这也成为全球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最著名的成功案例。

  姜华:那刚才我们在小片当中也看到纽约的SOHO社区,不知道您是不是去过那个地方?

  于丹:我在纽约没有去过。

  姜华:但是你对纽约的文化创意没有一些深的感受?

  于丹:我在纽约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楼太高了,人太多了,节奏太紧张了。

  姜华:其实在这一点和北京也有点儿像。

  于丹:对,其实在美国我喜欢的城市还是旧金山,我喜欢西海岸的一些城市,你会觉得它很浪漫,城市高高低低错落着,转过一个弯会看得见海滩,在纽约你会看得到它真的是金融大城市。所有的人都是忙忙叨叨的,你会看到那些楼高的匪夷所思,所以他们说在纽约是可以治颈椎病的,因为你看那个楼,然后你每天都在活动着颈椎。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但是我觉得什么是一种城市的创意。

  于丹:在纽约我的感受,就是人们的那种生活是会调剂的,他是会把好多这种创意给转移出来的。比如说我在纽约,我去哥伦比亚大学在演讲的时候,哥大的面积特别小,所以我说要比起面积,比如说我去旧金山的时候就觉得那个辽阔,整个学校里边就有那种像中央公园那样的大草坪,有大教堂,就特别舒展。纽约一切都是小小的,哥大就是那么小小的。

  姜华:哥大那门好像就特别小,就在一条普遍的街道旁边,就是那入口。

  于丹:但是你觉得人怎么在一个紧张节奏中得到一种舒缓呢?就是这个地方能不能够有好多有创意的生活,其实这一点呢,说到这个生活方式,我就觉得怎么样把传统在现代绵延下来?有的时候一个紧张的,一个节奏特别快的城市里面,大家能不能够有这种创意,像SOHO是一个专门的区,在北京像798,这是这种区。

  小片3:北京:798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咱们北京产业升级换代的这个成功案例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798艺术区。这里原本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从2001年开始,海内外的艺术家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稍作装修,将这里转变成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经过近十年来的运作,现在的798已经成为我们北京都市文化的一个新地标。

  于丹:不仅仅属于艺术家,不仅仅作为一个装置存在,而能够走下那个殿堂,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在纽约,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它的中央公园。我觉得纽约幸亏有这么一个,他们称为纽约的肺,大家都到这儿来呼吸,它有大片的绿色植物。

  于丹:我在纽约有时候特别紧张,中午的时候他们会带我到中央公园,中央公园还有租自行车的,你可以骑着车在里面转,你会看到里面有大片的湖泊,三三两两的很多人都在那聊天,躺在地上晒太阳,尽管我去的时间已经很冷了,还是会有很多人晒太阳。你会觉得到这个地方突然之间那个节奏就松驰下来了。所以我当时就在想,什么是北京的气质,我们在今天看见了很多时尚的融合,所以你说什么是文化,北京真正要对外展现的不是突击学的礼貌用语,不是人在职业化过程中强迫自己委曲求全去跟别人说的话。而是一个人内心的自信的,从容的流露,生活态度上它的那种热爱,一个爱生命的人,他会爱他的乘客他会有沟通。什么是北京的形象?不一定只有提笼架鸟,唱唱戏打打太极拳那叫老北京。所以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我们能感受的,就在今天的一种生活方式。

  于丹: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各地旅游观光的时候,有时候你只是看到了一个历史的古迹,拍一张照片就走了,但是我在德国发现,他们是把这种旅游跟生活方式,跟体验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块。

  小片4:慕尼黑:16天啤酒节吸引570万游客

  说到德国大城市中,能够把旅游和生活方式、体验完美结合在一块的案例,人们自然会首先提到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节。2009年9月19号,第176届慕尼黑啤酒节正式拉开了帷幕。几千名当地民众身穿传统的巴伐利亚服饰,在慕尼黑市中心参加了花车游行表演。铜管乐队、马拉车,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元素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风情。随后在十几个具有浓厚巴伐利亚风格的大型啤酒棚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举杯狂欢。

  同期声:荷兰游客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

  我来自荷兰

  我太喜欢这里了

  慕尼黑啤酒节的正式名称是“十月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当年10月,为庆贺巴伐利亚王储路德维希和特蕾泽公主完婚,慕尼黑举行了持续5天的庆祝活动。后来这个民族节日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狂欢盛会。慕尼黑啤酒节由此被誉为全球最盛大的民间节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2009年10月4号,为期16天的慕尼黑啤酒节落下帷幕,人们在最后一天里依旧开怀畅饮,掀起了最后的欢乐高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文章分享:

 尊重网友!请你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规定     友情链接

        

本版权归文艺在线网站所有,其图文资料严禁商业下载,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艺在线  copyright 2006-2080   信息部ICP备案号:京ICP备09082003号